「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!」這句話假設孩子未來的人生有一條固定的跑道,大家在這跑道上競賽。但是未來的環境卻是要起大變化的,是沒有固定跑道可以跑的,商業週刊創辦人金惟純先生的這席話值得我們一再地思考:我們的教育方式真的有幫上孩子的忙嗎?


沒有「體驗」的人生      撰文者:金惟純

大陸青年作家韓寒最近被美國《時代》雜誌列為二○一○年「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」兩百名候選人名單。今年二十七歲的韓寒是暢銷書作家、公共知識分子(部落格訪問量,中文世界第一)、也是冠軍職業賽車手。他的學歷是高一肄業,而且高一讀了兩年都七科不及格。

出於好奇,我把兩週前在本欄寫的「少年英雄」六項特質拿來比對,發現韓寒幾乎全部吻合。這六項特質是:親近大自然與自身本性、勇於體驗人生、對現有體制和流行價值保持警覺、具備體制外的學習能力、擁有不同流俗的人生觀、少年立志並樂於實踐。

一位高中都念不完的青少年,竟然擁有六項「未來領袖」特質,很令人意外嗎?或者我們可以這麼問:假設韓寒在社會、學校和家庭的壓力或期望下,名列前茅的一路做「好學生」,他的六項領袖特質還剩幾項?

我一點都不意外。因為過去幾個月以來,親身與數十位「優秀青年」面談後,我發現越是學業拔尖、「多才多藝」的年輕人,離「未來領袖」的六項特質越遠。通常的情況是:這些年輕人的父母都對子女的學業和「才藝」訂定高標準,並投注大量資源和心力「全方位輔導」。結果孩子的青春歲月猶如參加了「制式旅行團」,行程滿滿的「團進團出」,留下了一堆紀錄,卻沒嘗到酸甜苦辣。

沒錯,缺乏真實人生體驗,正是一切問題的源頭。旅行團式的「罐裝人生」,沒有自我,沒有「意外的旅程」也沒有刻骨銘心的滋味。一切在軌道中運行的成長經歷,怎麼可能培養對體制的警覺?狹窄局限的生活情境,又如何能發掘自我、理解環境、立下宏願呢?沒有自主和犯錯的空間,又如何建立不同流俗的人生觀?更重要的「體制內的學習」塞爆了行程表,當然不利於發展體制外的學習能力,因此也不能培養真正的宏觀見識。

為什麼這些父母如此努力的付出,最後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呢?問題出在一句流行口號上:「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!」這句話假設孩子未來的人生有一條固定的跑道,大家在這跑道上競賽。如果未來的世界,延續著過去的軌道運行,那麼這些孩子的人生只是少了點「味道」,仍能平順安穩的走完旅程。但我的看法是,這可能性微乎其微。

真實的情境很可能是:人類過去很多世代以來,一直在同一跑道上進行接力賽,但如今棒子已傳到了跑道的盡頭,不可能再傳下去了。未來注定要大轉向,而且沒有跑道。該怎麼跑?要由孩子們自行摸索,找出一條路來。這件事,上一代能幫的忙不多,要靠他們自行發展的能耐來應付。所以說,如果他們沒有深刻的人生體驗,沒有發自內心深處的動能,沒有超越現狀的宏觀見識,就只能淪為過渡或被犧牲的一代。

當然,導致孩子們要喪失「真實人生體驗」的原因很多,包括都市化的境、僵化而高度競爭的教育體制、無所不在的商業機制等等,都是共犯結構的一環,而且「冰凍三尺,非一日之寒」。

唯一的希望,只剩下父母。老實說,面對如此環環相扣的共犯結構,要幫孩子找回他們「真實的人生」,絕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做父母的,不但要從內到外「一切放下」,還得「雖千萬人吾往矣」,尤其不能期待別人誇你是好父母。想想看,當韓寒連續兩年高中七科不及格時,別人用什麼眼光看他的父母?豈不就釋懷了?

(原刊載於商業周刊 第1169期 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急躁的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